找到相关内容976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调和众生的积极意义

    于觉,也不住于,要在恒顺遍于一切众生,调其习,理其气,使之顺于觉性,恒持而不忘失,这是“恒顺众生”的积极如实意义。虽然方便有多门,但是归元无二路。《圆觉经》中佛告清净慧菩萨:  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  无取亦无证 无菩萨众生  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 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 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  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 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 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...

    见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0853877.html
  • 梅庵初谒六祖

    通流,心不住法,道即通流。外离一切,名为无相。能离于,则法体清静净,便见自性。可见时人亦如余之愚迷也。  2006年2月4日晚于天心斋 ...祖喜梅而插梅为记,余则无从稽考。按说,祖大智慧自见本性,自不会为一一名所系。余想,其若有插梅为记之举亦当为随手而为已,只是后人为缘由之故便生出诸多事端而已。  余自大雄宝殿一直往内礼拜,进得六祖殿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3261041.html
  • 善知识

    一切法,离一切,缘生无性,体即真如,名真如相回向。  九、无缚无著解脱回向—诸法本空,心无缚著,于根尘中得大解脱,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。  十、等法界无量回向—性海圆成,心等法界,含摄周遍,量等虚空,名...善知识  圣开法师  十回向位  一、离众生相回向—化度众生,离众生相,回无为心,向涅槃道,名救护一切众生,离众  生回向。  二、不坏回向—正显中道,归趣本觉,回入法身,无能坏者,名不坏回向。  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2067678.html
  • 身相的执著

    平凡了。  所以我们学佛学道,千万要丢掉那些神奇,不平凡的观念。能到达人生最平凡之处,你可以学佛了,也知道佛了。换句话说,你可以知道凡所有,皆是虚妄,不但佛不可以得,人世间一切也不著了。随时不著相,...一个要点,「凡所有,皆是虚妄」。你今天修行打坐这个境界很好,但是你要晓得,你不用功不打坐,那个境界就不好了,可见这不是道。假如盘腿道就来了,不盘腿它就变去了,这叫做修腿,不叫做修道;盘腿就有叫做得腿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967730.html
  • “般若”新谭—解读《金刚经》

    般若,观照般若,实相般若,乃三位一体,又可一分为三辩证论之。  依本经现成语句:“离一切诸相,则名诸佛”,“以无我,无人,无众生,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之义,约为两句:离一切,行一切善。盖法与非法,两皆不取,为离一切。既不著空,亦不著有。不著六度而行六度,若有若无,一路行去,峰回路转,直达本地风光。般若要旨,因而洞明,有下手处。故本经云:“菩萨应如是布施,不住于。何以故...

    劳剑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170580.html
  • 执戏空论大妄语

    。 若见到一切法之自性离戏空性就不会存在种种分别,若未达到此境界,仅仅作意或执为“一切都是本尊或上师的显相”这一分别念,也是与清净境界违背的。 总之如虚空的清净智慧远离思想念头,对此无法用意识来分别寻思,无法用语言描述,净光、圆满、融入、断灭、观修等若存在耽着就是有,若有就违背究竟了义法界,见闻等一切本为离戏,故无论如何观、如何分别都无法触及诸佛之三密。 心性...

    佚名

    |妄语|大妄语|密宗|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6500981025.html
  • 人间般若——道在哪里?

    「人像什么?」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,因为有所像就有所不像。我们必须明白,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,只是随着因缘果报的不同,才产生不同的结果罢了。 以我们的五蕴身来说,是假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;色、受、想、行...见到诸相非,不就见到如来了吗?什麼叫见到如来?什么叫见到如来? 诸佛菩萨不就是因为见到缘起法而悟道的吗?所以我们对诸佛菩萨解脱境界,不要认为很难达到,只要如法修行,悟道将是迟早的问题。 我们从仰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4182019.html
  • 人间般若-道在哪里?--心培和尚

    珍重」。 这一句善自珍重,有多少意涵在其中。 这则典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?好比有人问:「人像什么?」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,因为有所像就有所不像。我们必须明白,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,只是随着因缘果报的...外在的一一法当然也是无我所。 所以从如实观,如实清楚明了,参透了,自然就能放下心对外的种种攀缘。 如果能够见到诸相非,不就见到如来了吗? 什麼叫见到如来? 什么叫见到如来? 诸佛菩萨不就是因为见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082686.html
  • 寻禅宝方寺

    顿生肃穆。寺内牌匾众多,有两处给笔者以深刻印象。其一是“心即是佛”,其二是“心安常住”。本心即佛,明心见性,即是成佛——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思想命题。《金刚般若经》说:“凡所有,皆是虚妄,离一切,即...   禅门修行讲究“坐作并重”,即将修道与作务结合,使魏晋以来中国佛教所特重突出的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的佛教主张落实在了现实生活上,这一思想推动了佛教的民间化。据介绍,“坐作并重”典型者莫若宝方寺历史...

    揭方晓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25587958.html
  •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

    。人们无论在夜里,还是在白天,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存在,均属于心外之物,而非真实佛性。人们对闻觉知到的存在心生贪著,就会被幻境所转,而遗失心之本体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所有,皆是虚妄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...血脉论》中说:“故经云:凡所有,皆是虚妄。都无定实,幻无定相。是无常法,但不取,合它圣意。故经云:离一切,即名诸佛。问曰: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?答曰: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,皆作得菩萨相貌。种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2488776.html